水泥是基建的重要物资,一些地区价格相继上涨据了解,目前国内市场上不同品种的水泥价格出现明显波动。其中,高标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每吨上调200元左右;中标号水泥每吨下调100~150元不等据专家预测,上半年水泥价格还将存在进一步上涨的余地
自今年1月开始,水泥价格在全国范围内一轮轮走高,但从实际落地来看,目前形势并非人们想象中的乐观局面,多数水泥企业陷入了以涨止涨的窘况在一些地区,甚至有些水泥企业已经到了无米下锅”的地步,市场形势非常严峻。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种现象呢?这与水泥需求有关。我们通常认为水泥需求就是需求量水泥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需求不佳造成的,而需求不佳的原因很多
当然,水泥价格变动同样适用这一定式,就当前全国水泥行业发展情况而言,水泥行业正面临上下左右的双重压力,涨价不起来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据有关资料显示,2022年我国水泥产量达到236281万t,比上年减少1万t左右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水泥生产国和消费国,水泥产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然而在众多省份中,中国水泥产量却出现了严重的井喷式”增长。如此高速发展。究竟原因何在?其中广东,山东,江苏,安徽,四川和浙江14省(区)水泥产量均在1亿t以上,而据最新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2022年我国人口总数达到14.13亿人,水泥产用量达到1.7t左右,同时除了中国外世界水泥产量达到300kg,我国水泥产能接近世界水泥产能的六倍,可见水泥产能过剩
那么,在这样一个水泥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中,国内水泥价格近年来为什么会出现大幅上涨?随后,各水泥企业纷纷效仿,纷纷开展了不同形式的错峰生产工作近一两年以来,全国范围内的水泥行业都在积极地推进着水泥行业的错峰生产工作,尤其是在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按照国家工信部,环保部及各地政府部门规定,水泥行业每年错峰生产主要分为夏,秋,冬两个主要时间环节,秋冬季节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从每年11月15号开始至次年3月15号结束,夏季错峰生产通常只有5,6,7,8,9等5个月,各地区结合实际情况错峰生产后,水泥行业一波运行下去产能转为去产量生产
错峰生产是为了应对重污染天气对水泥行业造成的影响和解决产能严重过剩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之一,它可以有效地节约企业的成本,缓解市场上的稀缺资源紧张局面,从而使水泥企业摆脱一吨难求’的困境人为”推动了水泥价格的上涨这对国内水泥企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然而,就像所有产业一样,水泥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盲目扩张。二是产能过剩。三是恶性竞争2022年以来,我国局地水泥价格持续升温,经历两年市场磨合后,2017,2022,2022,2022年全国水泥价格呈现大步上升态势,水泥行业盈利创历史新高,水泥行业曾被誉为灰金行业
这一方面是由于需求增加导致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供给不足造成的,而随着需求量的增加和人为控制的加强,行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但是随着全国经济进入"滞涨",特别是进入"新常态"之后,单纯依靠涨价手段已经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近两年,一些水泥龙头企业通过产能置换等方式新建了大量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导致水泥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根据水泥内参的不完全数据显示,今年规划投产的22条线中,除了1条是特种水泥线,其余21条线单线产能最低达到4000t,总产能超过3000万t而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在建或已建成的大型水泥厂数量已达100家左右,总投资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房地产市场回暖,各地新建水泥企业不断增多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新建工程上马给今后的发展埋下较大隐患
房地产行业与基建息息相关
以水泥为基材的大基建可谓应接不暇,但这两年国内房地产行业却可谓一落千丈,各大房地产企业不断爆发雷霆万钧之势,而与此同时,大基建项目的疲软,又直接限制着水泥行业需求那么水泥行业是否也面临着同样问题呢?2022年2月16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病毒”)爆发。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许多人对未来经济发展失去信心水泥行业也面临着需求疲软的问题,尤其是在疫情发生之后,过去的市场需求受到严重影响但基建乏力与疫情没有太大关系
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
据有关统计,2022年第一季度百强房企操盘14381.9亿,较去年同期减少1亿,全口径销售16279.2亿,较去年同期亦减少47.1亿,成绩低于2022年同期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加码以及融资成本持续攀升等多重压力下,2022年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房价出现不同程度下跌,部分城市甚至出现负增长。在此背景下,房企普遍面临着较大挑战第一季度共有超过8家百强房企表现同比下滑,接近4家下滑幅度超过前两位
1-3月份TOP100房企平均销售额162.6亿,较去年同期减少47.1亿;TOP100房企平均权益销售额119.5亿,平均权益销售面积8.51万hm2、较去年同期分别减少47.1亿与48.1亿
房企业绩的业绩呈下滑趋势,仅是目前整个地产行业业绩的冰山一角在政策调控和融资约束双重压力下,部分房地产公司经营业绩持续下滑。而在2022年底至2022年初,"地王频出"引发了市场对楼市拐点的猜测。楼市拐点真的已经到来吗?房企销售承压,推盘积极性降低,投融资力度减弱,市场信心不足2022年一季度将进入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期,"稳地产"成为重要的维稳信号,但目前仍未见到明显的刺激效果
从拿地金额、货值和建面等方面来看,TOP100企业2月拿地额均低于货值百强门槛16.1亿元,同比下降30%;拿地价值为3.1亿元,占总建面比重为16%,与百强门槛相比下降了14.7万平方米,占比下降了56%和16%
受疫情重压,许多人连基本生活都没有保证,更别说买房,基本上就是天方夜谭了,以前炒房客们更是深受其害房地产行业已经终结了往日的傲慢而默然落幕
三,我国各省财政赤字加大投入更显得力不从心
从2022年开始,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陆续审批了一大批基建项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审批约50万亿元,比当年4万亿元增长几十倍,但就市场现状而言,当年4万亿元并未释放成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其中究竟存在着什么问题呢?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政府对项目审批的效率不够高所致。那么到底如何提高审批的效率呢?其中包括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各类基建已步入饱和状态;二是有关部门虽审批了一大批工程,但手中无钱施工,工程审批并不等于落地
2022年,我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财政收入总额为111248万元,财政支出总额为209862万元,2022年我国财政自给率为53.0%,财政赤字总额增加98614万元
2022年全国财政赤字最多的省份为四川省,达到6442亿元,其次是河南省6072亿元和湖南省5114亿元从财政支出结构来看,赤字最大的是贵州省436亿元,其次为广东省381亿元;赤字最小的是山西省244亿元,其次为河北省291亿元。从财政规模看。财政收支差距较大财政赤字最少的为成都市653亿元,其次是成都市659亿元和成都市930亿元2022年财政赤字最多,四川省财政赤字为最少,成都市财政赤字为9.8
2022年,成都市财政自给率为92.0,居全国第一位成都市次之,浙江省排第86.0位财政自给率最低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10.49%根据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收支结构和经济发展情况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我国财政支出中,地方政府性债务所占比例最大。其次,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税收完成甘肃省次之,排在倒数第24位,黑龙江省排在第25位
全国各省市赤字不等,等于企业有负债,地方政府没钱只能伸手找国家要钱,可眼下最大的困难就是国家又没闲钱中央也不可能再拿出那么多的钱来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从当前来看,我国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现实:我们的财力有限,而现在的财政又非常困难这样经济问题严重,要发展没资金,而许多地方又欠下巨额外债,遇到这种情况,进行建设基本上都是空谈
房地产行业也是如此,国家大基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水泥目前全国各地都出现了电荒”,水泥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严重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同时,由于环保压力加大,水泥行业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水泥的高价格或许就此终结水泥行业的黄金发展期,也或许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