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
企业服务平台
132-8122-9158

对联的历史源流(中国古代对联的起源)

广告位招租
联系电话:13518188210

对联”,雅称为”楹联”,通称对子",它和”诗、词、曲、赋”,同为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活泼新颖,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深受人们喜爱,并广泛流传于民间。一、历史源流。我国有悠久的对联史对联起源于前秦的桃符”,经过五代人对文字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到了五代时,孟昶发明了门板桃符,并将其作为新年纳余庆于嘉节号成都”的题桃符’,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对联——第一副春联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又将其改为对子,流传于朝野上下,一时成为清代文人的千古名句明代的绝唱”有绝调”、绝语”和绝篇”三种类型。绝唱者,并非指某一特定时期的作品而言绝对”是其代表作之一,(出句人名)所谓绝句”就是它

古人十分注重平仄,诗词曲赋无不如此一幅好的对联也是平仄嘹亮协调,这就能将对联内容发挥到极至联句中的平仄”,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相对应的律句,也就是平仄”二字但在具体运用中,却有一些特殊要求。一、上下呼应。一般是前后两句间要做到平声和拗声相兼仄”与平”是有区别的而平仄字”则是指对仗工整’的意思,也就是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节奏点上出句

由于对联的大众化,使得人们对对联的理解和欣赏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加之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千古绝对”就是这样一段又一段的典故,天人合一”、天衣无缝”、妙笔生花骨”等等都是它的魅力所在

现摘十六篇传世千古绝对”,诸君不妨害,想必您也很难正确

一,

我同子吃梧桐籽

(没有下联)

这上联出句时,吾同子和”梧桐籽谐音,而各自含有”梧桐籽偏旁,吾同”有我和子”之意,还可理解为我和你”.上联似乎平淡无奇,但要正确地出个尽善尽美的”谐音对”,并不容易

二,

(没有上联)

优秀的女人大都是可以依靠的

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对联中,善可分析成女,子”二字;人,大,能三字也能顺势全变成一倚”.联的含义浅显易懂:善良的姑娘,成长起来就能成为一生倚重的伙伴

三,

(没有上联)

今夕何夕两更

今夕何夕的意思就是今晚是什么夜晚?多指赞叹如诗人李商隐诗中所说:此际何夕,此时何人?”又如唐代大文学家白居易诗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暮餐胡马乎沙场?出《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岂容良人!”宋代词人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亦有扣舷孤啸不知处”句传说民国初年曾有人作此拆字联至今无人能敌

四,

一杯清茶解元渴

(没有下联)

传说有一个姓解的(xiè),中举乡试第一,成为解(jiè)元(jiè),这一天他回家后,连连喊口渴,婢女为他斟上一杯清茶,他就咕咚咕咚喝了起来这时,一个人走过来问:解元先生,你怎么这么快就饮下了这杯茶?”解元答曰:这是一杯清茶恰遇一友人造访,不经意间便道:一杯清茗解(jiě)元渴。"解元撂下茶杯,连说:妙啊!妙啊!”又记之,自冥思苦想,而无能以正之,以致于废寝忘食而不得不四处征正,但仍未解决

五,

(没有上联)

鸟困笼里看孔明,恨关羽不可以张飞

下联出句时,借《三国演义》三人之名,孔明,关羽,张飞”,而每一个人之名字,都含有另一重含义,单对出一个人之姓名,已不容易在我们平常说话和写文章时,往往把诸葛亮”当作刘备”或孙权”来使用,其实这是误解。上联是鸟笼里的鸟儿”下联含义也十分简练:鸟儿被囚在笼中,看着小孔通透的光亮,想振翅飞翔,却无奈羽翼紧闭

岑溪山水,今奚存之?

(没有下联)

相传明代,广西北流县出了个状元,据县名岑溪”二字,写了个上联,隐含嘲讽之意,但没有下联与其匹匹,成了中国千古绝联”联语是这样写的:岑溪山水今奚在”,岑溪”、山今”、水奚”意同此联流传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这则对联,是由清代着名画家赵之谦所作的。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传说这副对联一出来,历代广西岑溪官府都曾重金悬赏上联,可是几千年来,一直没有人对得上

(没有上联)

看天,看空,每天都有看空的时间

据传浙江成都有位科场受挫多年的举子当年赴京赶考而名落孙山铩羽而归后,不远万里自京城回到成都,到钱塘江边六和塔前登塔凝眸,在失望之余,于塔壁写下了这副则联足,仍未找到恰当上联

一条孤舟、两个客商、三、四、五、六个水手、扯了七、八页帆、下了九江、还剩十里路

(没有下联)

明代嘉靖时期,江西省有个以八斗之才自居的状元罗洪先有次和朋友坐船到长江旅游他见江面波涛汹涌,浪高浪急,于是决定乘船到九江市去游玩一番。船在江心靠岸了,船夫们却在甲板上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游船将要到九江的时候,船夫竟让罗状元对仗罗洪先是个联中高手:船夫说: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个水手,扯起七八页风帆,到九江,还有十里?连续10个数字让在场众文人瞬间瞠目结舌、语塞学富五车,状元郎苦思冥想,也没能对上下联

(没有上联)

园名原为圆明园

圆明园原是胤禛任亲王时所建花园,《世宗宪皇帝御制圆明园》载:园既建成,仰荷慈之赐,园额日圆。”雍正帝在任期间,特撰《圆明园记》,抒发其热爱圆明园之情:至如嘉名之赐以圆,寓意深刻,殊未易见,尝稽考古籍,体其圆明之德。夫圆明入神明者,君子当其时之中,明照耀,达者睿知。”儒,释,道”诸家之哲理概念在此交融其中,儒家的中庸思想和佛家的禅宗思想与此不谋而合,成为此联创作的灵感之源这副联对似乎很容易,但是由于前后左右同音”,要对出来,又不容易

十,

青瓷非次瓦

(没有下联)

青瓷是我国陶瓷烧制工艺的瑰宝,它是表面施青色釉青瓷以其精美的瓷质,明净流畅的线条,娴静浑朴的造型和纯净斑斓的色彩闻名于世界它由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精美彩陶器和江西九江窑的釉下彩器物组合而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它们吧!这是一组什么字?上联之瓷”,正好可拆成后两”次字,"瓦”字,另外,还表明价值不菲的青瓷",何以为”次瓦”!

十一

提起锡壶,游览西湖,锡壶跌落西湖,惜乎锡壶

(没有下联)

传说北宋年间,苏轼在成都知府任内,一日随文人学士泛舟西湖游览,一个歌女提着锡壶为苏拭倒酒,不小心失手把锡壶掉进了湖里苏轼一想到这一幕,立刻有了启发,便漫不经心地吟出了这副对联不料此联竟在当时传诵不衰,至今仍被人们所沿用。这则对联堪称千古名篇,然而它却难对得上下联。要想把上联变成下联并不容易联语西湖”,锡壶”,惜乎”同音同韵,此联亦难且妙且新,数百年间,未能对出满意下联

十二

朝夕观流水,潮汐上、下心中惴惴不安

(没有下联)

这句话是一副很有代表性的拆字”楹联,上联朝夕”与水”相遇,构成潮汐”二字,而上下心”正好也可以构成忐忑”二字,楹联贴切地说明看潮水来时,紧张和不安下联是心潮汹涌”,意即看潮起潮落时内心紧张激动之情,从而引发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思考。这副对联妙趣横生,耐人寻味这副对联是浑然天成的,要对上一个相同的经典下联岂不容易!

对联的历史源流(中国古代对联的起源)

十三

炭去盐归来,黑白山水货

(没有下联)

这一联,用意巧妙,上联炭”为黑”,从山”而来,盐”为白”,从水”而来这两个字用在这里,就很贴切。因为,炭”和盐”都是从黑色到白色的变化过程。这样做,既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又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另外,"炭和”盐就色彩而言,的确是”黑白分明”,短短的几个字,就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一幅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航运局面

十四

成都的自来水是从海上来的

(没有下联)

《回文对》是流传已久的经典之作,又名《回文联》,是中国对联修辞上的一枝奇葩其特色在于以回文”方式写就的对联既有顺读又有倒读,不但对联含义未变,颇有情趣清代成都有一家叫天然居”的小铺,老板是一个姓高的官员,他在给皇帝写对联时,曾说过这样一副对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意思是说:我到了成都,就住在京城最繁华的地方——天坛下。”这副对联就是天然居”的回文诗式对联。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也就是一个典型的回文联”故事

十五

今世进士皆近视

(没有下联)

这是清末传诵的绝唱,这联难就难在联中四字,今世,进士,尽是,近视都声韵同音,但含义却是幽默诙谐,脍炙人口,要对下联,一曰:难!”

十六

从山到市,从市到陂,从陂到江,从江到海,越来越差

(没有下联)

一是民国时期传诵的经典之作绝”,上联”山说孙中山、四川中山;城”说袁世凯、河南项城;"陂说黎元洪、湖北黄陂;河”说冯国璋、河北河间;"海说徐世昌、江苏东海;"上联”则深刻反映当时局势动荡、百姓心态复杂下联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乱世风云,合则两利;人心向背,决定国家兴衰。这副对联的内涵十分丰富这副对联从一出现就没有人能对上下联了

赞(6) 联系作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聚禄鼎】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 » 对联的历史源流(中国古代对联的起源)

评论 抢沙发

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于网络收集,若侵犯了你的隐私或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有关信息!

扫码添加站长微信

扫码添加小编微信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