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再两千多年前,欧洲就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为什么会在这一天呢?其实是因为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吧这一天定为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所以就把这一天定为万圣节,寓意着新一年的开始。在这一天为了庆祝万圣节,会选择熄掉炉火、烛光,让亡人的魂灵无法找到活人,还让自己变成跟妖魔一样的妆容和装束,迎接新的一年,是一年的开始,也是一年的结束
相传在2000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但自公元前500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因为凯尔特人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
那时的人们相信,故人的灵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活着的人则惧怕鬼魂,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鬼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这些鬼魂吓走。这也就是现在大部分西方人以古灵精怪的打扮来庆祝万圣节的由来
随后,大约在公元9世纪,基督教会考虑到许多圣徒还没有自己的节日,就把11月1日定为万圣节,由于它与鬼节相差仅一天,后来人们就把他们合二为一。以后这一节日又流传到北美和其它一些地区。随着时间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
节日习俗:南瓜灯和太妃苹果糖必不可少
我们或多或少都从外国的书刊或影视作品中了解到,西方人在过万圣节时总是会在家里或院子里摆上南瓜灯。但爱尔兰人最早制作的并不是南瓜灯,而是在挖空的萝卜里放一根小蜡烛做成萝卜灯。据说爱尔兰人到了美国不久,发现南瓜不论从来源和雕刻来说都比萝卜更胜一筹,于是南瓜就成了万圣节的新宠
此外,由于万圣夜临近苹果的丰收期,太妃糖苹果成为应景食品。制法是把苹果插上竹签,然后手持竹签把苹果放在太妃糖浆中转动,有时会再粘上果仁。从前,各家各户会自制太妃糖苹果送给小孩。而如今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很少有人会自己花时间和精力制作,于是商家们推出了各式各样好看、好玩又好吃的太妃苹果糖
除此之外,南瓜派也是万圣夜的节庆食品,特别是在美国。南瓜派是美国南方的深秋到初冬的传统家常点心,平常就有在吃,特别在万圣夜的前后,成为一种应景的食物。另外烘干的南瓜子也是常被当做万圣夜的食品
实际上,最早的时候,人们扮鬼”,就是要吓唬鬼的
万圣节的英文Halloween,为AllHallows"Eve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诸圣节的前夜”
它是凯尔特人的传统民俗和基督教文化互相结合”的产物,被爱尔兰人发扬光大并带到了美洲新大陆
基督教传入爱尔兰岛的时间相对较晚,大约公约5世纪,在英格兰牧师帕特里克的感召”下,爱尔兰人才沐浴”到了主的光辉
后来,这位帕特里克牧师被尊称为了圣帕特里克,如今大英帝国国旗中,代表爱尔兰/北爱尔兰的那个红叉,就叫做圣帕特里克十字架”,和代表英格兰的圣乔治”,代表苏格兰的圣安德鲁”一起组成了当今这个米字旗
在基督教刚传入爱尔兰岛的时候,他们和隔海相望的凯尔特同胞苏格兰人一样,早就有了过亡灵节”的传统——在他们的文化中,这又被称作萨温节
按照古凯尔特人的信仰,新的一年从11月1日开始,这天就是萨温节
在萨温节的前夜,10月31日,又被认作一年中的转折点——冬日将近,树叶飘零,生命离开地面开始启程进入新的循环,大地也将冬眠,储存能量以便更好的迎来新的日子
同时,凯尔特人相信死亡之神Samhain会在当晚和鬼魂一起重返人间,在活人中寻找替身,借此还生
为了防止自己被选中”,凯尔特人燃点火炬,焚烧动物,来向死亡之神献礼
而且,他们还会用动物的头骨或皮毛做成的服饰打扮自己,围着篝火跳舞,发出古怪的叫声,使死亡之神认不出自己,以避过灾难——这就是今天万圣节化妆舞会的最早由来
可能,一些人又觉得以上的折腾,力度还不够大,干脆就豁出去了,自己主动扮鬼,来迷惑和吓唬那些亡灵——跟对手一样的打扮,分不清敌我;或者伪装成更凶猛的鬼魂和超级恶灵,让真正的亡灵们受到惊吓,退避三舍
于是我们看到,至今,在万圣节的狂欢中,那些扮鬼的造型,个个堪称惊悚——食尸鬼、女巫、蝙蝠、黑猫、猫头鹰、无头小精灵、僵尸、骷髅、南瓜头、恶魔、阴尸、吸血鬼和科学怪人等等
到了中世纪,凯尔特人皈依基督教后,他们发现,哎呀,好巧啊,自己的这个传统民俗,竟然和基督教诸圣节的前夜”为了纪念殉道者的大弥撒仪式”,赶到了同一天
于是,他们机智”的把民俗挂靠到了有神权加持的诸圣节的前夜”上面,逐渐演变成了当今的Halloween
不过,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这个Halloween的过节群体并不很广,只流传于苏格兰、爱尔兰和少部分欧洲大陆的日耳曼人群体中
虽然如今的英伦三岛,超级喜欢过万圣节,但一般来说,近代的英格兰人,都是不过这个节日的
直到美国阔”起来后,万圣节才重新传”回了英格兰,并广泛播撒于诸如大洋洲和加拿大等英语文化圈地区
在美国,虽然早期的统治层多出身于英格兰,但他们的白人群体中,人口基数最大的,是德裔和爱尔兰裔
就这样,靠着大量的欧洲移民,在旧大陆处于边缘化的万圣节开始在美国茁壮生长,遍地开花,进而又被推向世界
比如,万圣节中的娱乐元素和捉弄人的气氛,还有那种释放压力的狂欢、购物的理由,都是融入美利坚文化后发展出来的
另外,其中的一个主要元素——南瓜灯”,之所以用南瓜,而不选择别的植物,也主要是因为,南瓜在美国非常容易获取而且适合雕刻
小孩子提着灯来恶搞”,源自于一个古代爱尔兰的传说
说是有一个名叫杰克的混混,把恶魔骗上了树,随即在树桩上刻了个十字,搞得恶魔不敢下来
然后,杰克就与恶魔谈了条件~恶魔如果想下树,就得答应施法,让他永远不会犯罪
没成想,恶魔在做法满足了杰克要求的同时,还留了一手
这导致,杰克死后,其灵魂既不能上天堂又不能下地狱,他的亡灵只好靠着一根小蜡烛指引,飘飘悠悠的在人间游荡
早前,在爱尔兰,这根蜡烛是被放在一个大红萝卜雕刻成的灯笼内的
不过,当移民们到了新大陆后,发现南瓜比红萝卜更便宜更好用,干脆就用南瓜换掉了传统的胡萝卜
结果,至今,万圣节的时候,全球出来嗨的人们,都提着南瓜了
类似万圣节的,还有墨西哥的亡灵节(DíadelosMuertos)、奥地利的全亡灵周”(Seleenwoche),虽然日期不同,传说各异,但庆祝”的方式却和万圣节非常接近——购物、扮鬼和狂欢
墨西哥的亡灵节狂欢游行
不得不承认,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就是这么的神奇
咱们过鬼节,主要就是摆贡品和烧纸钱祭奠——一方面是请求亡灵们保佑后人平安幸福;另一方面,则是供给祖先们在那个世界”的生活
也就是说,在东亚文化圈中,人死了,对家人而言,感觉上就像一个人离家后永不归来似的。觉得你在外边无依无靠的,怕你在那个世界”饿着,冻着,所以得定期给你转点钱
烧纸算是向已逝的先人行孝的一种延续行为
显然,鬼节”,就是一个人间往地府打钱”的重要日子
国人的想象力还是相当可以的
地府计划经济?
和纸房子一起烧掉的,得有产权证”才说得过去
而西方,却将鬼节”过成了一个人间的购物季和狂欢季
只是,中国人会定期给已故亲人烧纸钱,以供其在阴间生活,而外国人不烧纸,他们的祖先在那个世界”花什么呢?
个人感觉,答案可以有这么几个:
1.造纸术普及之前,咱们中国的古人在阴间怎么生活,他们就怎么生活呗
2.伊斯兰教或者基督教信仰的国家,只要生前好好侍奉真主/上帝,死后的生活,你的神自然会安排妥帖——当然,这要根据你活着的时候的表现”
尤其是基督教文化圈,历来特别讲究生前为死后攒钱”的操作——信徒们总爱去教堂捐钱交换救赎”~类似于咱们上班的时候交养老保险,死后按时领取退休金,领多少,跟你之前交的基数”有关
中世纪天主教也以炼狱来威吓信徒,迫使他们购买赎罪券以减轻将要在炼狱里受的刑罚
因此,他们认为人死后,只要生前缴够了基数”,就能和上帝在一起了,有吃有穿有神罩着。定期往墓地上放把鲜花让幽灵们闻闻就ok了
而那些基数不够的,都是他自己生前造化的问题,只能下地狱了,活人再着急,也帮不上什么忙
典型的,像但丁的《神曲》里面,对天堂和地狱的详尽描述,从中人们也可以看到,在那里,似乎是完全用不着钱的
当然,地狱提供的服务”,就比较一言难尽了